社論:娛樂圈的「離奇猝逝」與權力黑幕在中國娛樂圈,明星的光環常常掩蓋了幕後的黑暗。然而近十年來多名藝人「離奇身亡」的案例,卻一次次撕開這層華麗的外衣。 37歲男演員于朦朧9月在北京墜亡,官方宣稱是「飲酒意外」,但諸多疑點與傳言讓輿論嘩然。種種跡象令公眾不得不懷疑,這或許並非單一的悲劇,而是權力操弄與娛樂圈潛規則交纏的翻版劇本。于朦朧事件與「意外說」質疑于朦朧在大量粉絲注視下卻突然消失,其死因被定性為「飲酒失足」,但網絡廣傳他在事前遭到囚禁、虐待甚至圈內性侵集團設局。 更敏感的是,有傳案件牽涉中共高層子弟與資本運作者。若真如此,一個當紅演員都難逃魔掌,普通人更遑論保障。三名男藝人的相似殞落輿論翻出過去幾樁類似案例,質疑這並非偶發。 邊策(2015年,北京墜樓,32歲) 官媒一度報導他因涉毒被拘捕偵辦,但隨後卻稱其「已經墜亡」。家屬質疑官方說法前後矛盾,現場不透明,甚至懷疑證據被植入。 喬任梁(2016年,上海身亡,28歲) 官方解釋是抑鬱症導致自縊,但坊間流傳他死於被權貴所害,並伴有極其殘忍的細節。疑似家屬受壓力否認異常,又讓案情更添懸疑。 田宗琦(2024年,曼谷墜樓,41歲) 作為央視體育主持,他被發現身軀傷痕累累,墜亡地點還是著名「男孩街」。媒體披露的訊息與死狀,引發外界懷疑與娛樂圈同性地下網絡有關。 這些個案並非孤例,若再加上2017年任嬌的離奇墜亡,幾乎形成了驚人的「模式」:死因被匆忙定案,現場疑點重重,而背後傳言總繞著性醜聞、權貴子弟和娛樂產業鏈。權力、資本與沉默的聯合這些死亡背後最令人不安的,不僅是生命的脆弱,更是制度性的噤聲。 當公眾質疑被壓下,家屬被迫「闢謠」,官方說法無從驗證,真相便成了權力的附庸。娛樂圈與權勢的勾連早已不是秘密,而死亡成為壓制聲音、掩蓋秘密的最徹底手段。真相不該永遠失蹤如果疑點總能用「抑鬱」、「酗酒」、「意外」打發,社會就會逐漸習慣謊言和恐懼。這些逝去的名字提醒人們:透明與調查才是公正的基石。娛樂圈的沉淪或許只是縮影,更大的問題是權力與資本如何能如此肆無忌憚地操控生命與輿論。一個健康的社會,不能讓明星的死因成為「不可追問」的禁區。于朦朧與那些在疑點中告別的年輕藝人,不應只被記住為謎樣的案件,他們的故事更應成為推動真相、質疑黑幕、重建社會信任的契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