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7年蔣中正時代的228事件 台灣人民應該持續去了解歷史,尋找真相
很多人以為 228 事件是發生在 (1947)2 月 28 日當天的事,這是嚴重的誤解! 整個事件在 2 月 27 下午就爆發了!3 月 6 日有「高雄大屠殺」;3 月 8 日國府軍在基隆登陸之後,以「綏靖」之名展開屠殺,事件更趨嚴重惡化;繼而 3 月 10 日起各地社會菁英遭捕殺。在所謂「清鄉」的名義下,各大市鎮幾乎天天都在進行處決「人犯」,延續數月。
228事件引起了臺灣社會的震盪,也是臺灣歷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。長期以來,這段歷史因為政治壓力,被視為敏感議題,對於相關的調查和討論受到限制。1990年代以來,臺灣社會開始進行「228事件」相關的研究和檔案解密,並且舉辦相關的紀念活動,以深入了解這段歷史、尋求真相和和解。
相關活動影片:
「讓黑暗歷史劃下句點」蔡英文總統促228真相與和解委員會|三立新聞台
2024年 228紀念日 蔡總統:轉型正義非針對特定政黨|三立新聞網 SETN.com
蔣萬安出席二二八追思會致詞 大批民眾高聲抗議:代誌沒解決不可能原諒
更多二二八事件紀念相關討論:
- 中華民國前總統蔣中正在二二八事件的責任
- 沒有面對歷史 無法繼續成長 談台灣228相關紀念
- 台灣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歷年228紀念日發言回顧
- PTT:有228真實經歷可分享嗎
- 蔣介石與二二八事件兼論其責任問題
- 喚醒228事件的舌尖記憶:義美「=8=」綠豆潤如何乘載這片土地隱晦的過去?
二二八事件[註 1]是指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間,臺灣各地爆發激烈的官民衝突,民眾要求政治改革,最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派遣軍隊武力鎮壓。1945年10月,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投降後,以陳儀為首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管臺灣。在政治上,政府施政偏頗、官紀敗壞、政治歧視,多數臺灣籍菁英被排拒在外;在經濟上,計劃經濟政策造成通貨膨脹與經濟危機,失業人口擴大,社會問題叢生;在文化上,戰後臺灣與中國大陸存在明顯隔閡,受日本化影響的臺灣人被指責是「奴化」,而被要求「中國化」。臺灣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逐漸累積,官民矛盾與族群矛盾更導致緊張情勢持續升高。
1947年2月27日,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太平町天馬茶房附近查緝私菸,打傷菸販林江邁、誤殺市民陳文溪,激起群眾久積的憤怒。2月28日,市民罷市、罷課、罷工,遊行至專賣局抗議、前往長官公署請願,但遭到衛兵以機槍掃射,數人死傷。這導致抗爭與衝突全面蔓延,臺灣各大都市爆發暴力事件,軍隊開槍鎮壓,死傷多人。為了解決爭端、消除積怨,各縣市民意代表、士紳階級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,希望藉由政治交涉居中協調,並提出政治改革要求。另一方面,各地民間力量組成武裝部隊,收繳槍械、控制機關等,企圖以武力達成政治改革要求。
陳儀表面上妥協讓步,接受處理委員會意見,但將這次事件視為「叛亂」,向中央政府請調援兵。3月5日,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派兵前往臺灣。3月6日,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在高雄市展開鎮壓。3月8日,憲兵團自福建省抵達基隆市,劉雨卿所率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二十一師等部隊亦陸續登陸,各地展開大規模軍事鎮壓,未有過多抵抗。3月10日,陳儀宣布全臺戒嚴,解散處理委員會等社會團體。期間出現大量群眾死傷、失蹤,基隆市、嘉義市、高雄市是受害最嚴重的地區。其後各地展開清鄉,出現許多冤獄案件。5月16日,魏道明就任臺灣省政府主席,結束戒嚴與清鄉。
二二八事件導致大量臺灣籍居民遭到逮捕、槍斃或失蹤,包括無關抗爭的菁英人士。這次事件影響地方政治生態,加深族群隔閡與對立。由於隨後臺灣實行長期戒嚴並進入白色恐怖時期,二二八事件牽涉到敏感的政治問題,成為禁止公開討論、研究的「歷史禁忌」。直到1980年代二二八平反運動的衝擊,臺灣社會才逐漸重新討論二二八事件。到了1990年代後,社會各界針對二二八事件展開調查研究、賠償受難者與家屬、建立紀念碑、回復名譽等。當前臺灣設有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與二二八國家紀念館,各地亦設有二二八和平紀念碑。
留言
張貼留言
歡迎留言一起討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