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 梅蘭芳紀念館 Mei Lanfang Memorial
官方介紹:
特別的事情是這個官方介紹有中文英文以及韓文?但是仔細一想,因為北韓跟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好朋友,因此在官方介紹中第三選擇為韓文,也不為過 (那俄文?)。
還得了很多獎,其中有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(?),蠻奧妙的。但是進去看了很多梅蘭芳大師的生平之後,真的令人由衷佩服。
走進庭院有許多海報,裡面有介紹了過去如何推動京劇宣傳,發表到海外,這些都是中英對照的,還有藉由京劇來做外交,出訪許多國家:美國日本俄國等。
其中有一張梅蘭芳大師的照片有鬍子,相當值得介紹的是:抗日战争爆发后,上海沦陷,梅兰芳蓄须明志,拒絕為日本表演,僅過著販售畫作維生,直到抗战胜利后才重登舞台。想想霸王別姬電影裡面演出的戰亂,能夠這樣反抗真的是佩服。
還有拍一個京劇電影:生死恨
1947年冬天,著名电影导演费穆以华艺影片公司的名义,邀请梅兰芳拍一部京戏影片,经商议确定拍《生死恨》,并且大胆启用颜鹤鸣,用这部影片试验冲洗彩色胶片技术,摄制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第一部彩色影片。受电影容量所限,导演费穆与许姬传共同对舞台剧本再次增删裁剪,从原来21场缩成19场。一切准备就绪,于1948年6月27日在上海开拍。韩玉娘、程鹏举仍由梅兰芳、姜妙香扮演,张万户改为萧德寅扮演。其他配角分别由朱斌仙、李庆山、李春林、新丽琴等人担任。乐队伴奏则由王少卿操琴,王燮元司鼓。头一天开拍,戏剧界、文化界、新闻界许多朋友都赶去助阵,从当晚9点一直拍到天亮。梅兰芳卸妆时,这部影片的摄影师黄绍芬不住声地称赞梅兰芳“摄影机一动就进到戏里去了,这在电影演员里也很难得”。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第一部彩色影片《生死恨》顺利完成剪接后,于1949年3月在上海首场公映。这部戏曲影片在剧本改编和电影与舞台艺术相结合等方面,为后来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。
可以看這篇有完整介紹: 梅兰芳的五十三式兰花指法。
還有傳說中的同光十三絕,現在比較少聽到對於某一項藝術有個門派或是高手比較,不知道是我太俗了跟文化界扯不上邊,還是時代不同,熱度也不同,缺少少了文化評論的力量?
同光十三絕,全稱同光朝名伶十三絕,是指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的十三位著名演員以及描繪他們的畫作。根據三六九畫報社《同光朝名伶十三絕傳略》所載,該畫由畫家沈容圃所畫,該畫作中描繪了當時各行的著名演員以及他們代表劇目的扮相。因此後來這十三人就被稱作同光十三絕,這十三人為京劇初興時期北京劇壇的代表性演員,(但其中也有昆劇演員)。
演員及畫中扮演行當角色
- 程長庚:老生,《群英會》中的魯肅。
- 張勝奎:老生,《一捧雪》中的莫成。
- 盧勝奎:老生,《空城計》中的諸葛亮。
- 徐小香:小生,《群英會》中的周瑜。
- 梅巧玲:旦,《雁門關》中的蕭太后。
- 譚鑫培:武生,《惡虎村》中的黃天霸。
- 時小福:青衣,《桑園會》中的羅敷。
- 余紫雲:旦,《彩樓配》中的王寶釧
- 朱蓮芬,旦,《玉簪記》中的陳妙常。
- 郝蘭田,老旦,《行路訓子》中的康氏。
- 劉趕三:丑,《探親家》中的鄉下媽媽。
- 楊鳴玉:丑,昆劇《思志誠》中的明天亮。
- 楊月樓:鬚生,《四郎探母》中的楊延輝。
其中梅巧玲(1842~1882),是清朝同治、道光時期技藝非凡、聲名赫赫的京劇表演藝術家,是徽班進京後由演唱徽調、崑腔衍變為京劇的十三位奠基人之一。因其在京劇旦角表演藝術方面的突出成就,被清末畫家沈蓉圃繪入《同光十三絕》畫譜而流芳千古。他是四代京劇梨園世家的創始人,梅蘭芳大師的祖父。
留言
張貼留言
歡迎留言一起討論